皮肤过敏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具体用药需根据过敏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及医生指导决定。
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较轻,适合日常使用。严重过敏时可联合第一代药物如苯海拉明,但需注意其镇静作用。孕妇或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谨慎选择。
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局部皮肤炎症,可快速减轻肿胀和红斑。强效制剂如糠酸莫米松需短期使用,避免皮肤萎缩。面部或婴幼儿宜选用弱效激素,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合激素无效或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这类药物不引起皮肤变薄,但初期使用可能有灼热感。需避光使用并定期监测,避免与光敏性药物同用。
炉甘石洗剂能收敛止痒,适合轻度过敏伴渗出;口服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但避免自行滥用。
奥马珠单抗等靶向药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或特应性皮炎,需皮下注射且价格较高。使用前需筛查过敏原,治疗期间定期评估肝功能和IgE水平。
皮肤过敏期间建议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辛辣食物摄入。日常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护肤品,外出做好物理防晒。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过敏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针对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除螨除尘也有助于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