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管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护理、定期筛查及伴侣同治等方式防治,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医源性损伤及激素变化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宫颈管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克拉霉素,真菌感染需配合抗真菌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慢性炎症伴宫颈糜烂者可考虑激光、冷冻或微波治疗。物理疗法能促进糜烂面愈合,但需避开月经期,治疗后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严重宫颈肥大或息肉需行LEEP刀手术切除。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菌群平衡。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久坐导致局部潮湿。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
每年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既往感染者应每6个月复查,持续监测分泌物常规和阴道镜。妊娠期女性需加强宫颈长度监测以防早产。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者需确保性伴侣同步治疗,期间使用避孕套阻断交叉感染。男性伴侣可口服相应抗生素,双方完成疗程后复查病原体转阴情况。
预防宫颈管炎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日常可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维持阴道微生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适度运动如瑜伽或快走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游泳和盆浴。出现异常出血或脓性分泌物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进行妇科内诊和病原体培养检测。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检查血糖和免疫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