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主要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外阴炎、子宫内膜炎等五种常见类型。这些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阴道炎是妇科炎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灼热感等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是三种主要类型。细菌性阴道病通常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多与免疫力下降有关,滴虫性阴道炎则通过性接触传播。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穿透气棉质内裤有助于预防。
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常表现为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是常见诱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慢性宫颈炎,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定期妇科检查、避免不洁性行为、接种HPV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
盆腔炎多由上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出血等。淋病奈瑟菌和衣原体是常见致病菌,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能增加感染概率。严重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不孕等并发症。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外阴炎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疼痛,可能由过敏反应、局部刺激、感染等因素导致。婴幼儿外阴炎多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老年性外阴炎常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穿着宽松衣物、保持局部清洁可缓解症状。反复发作需排除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异常子宫出血、脓性分泌物等。分娩或流产后的宫腔操作是主要诱因,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导致不孕或流产。治疗期间应避免盆浴,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预防妇科炎症需注意个人卫生管理,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过度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洗,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定期妇科体检能早期发现潜在问题,特别是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症状缓解后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