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初潮需做好心理疏导、生理知识普及、卫生习惯培养、疼痛管理和异常情况识别。
初潮可能引发焦虑或羞耻感,家长需以平和态度解释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可通过绘本或科普视频帮助理解,强调80%女性在12-14岁经历初潮。避免使用"脏"等负面词汇,建议用"身体成熟标志"等积极表述。父亲也应参与沟通,建立家庭支持氛围。
详细讲解月经周期原理,使用子宫模型演示子宫内膜脱落过程。说明周期通常21-35天,经期持续3-7天属于正常范围。教会记录月经日历的方法,推荐使用经期追踪APP如Clue或Flo。明确经血包含子宫内膜组织、血液和宫颈黏液,消除对颜色的误解。
演示卫生巾粘贴方法和更换频率每4-6小时。介绍棉条需在家长监督下学习使用,强调8小时更换原则。准备应急包含卫生巾、护垫、湿巾和干净内裤。教导正确清洁方式:从前向后擦拭,每日淋浴1-2次,避免盆浴。
原发性痛经可热敷下腹部,水温不超过40℃。允许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但需遵医嘱控制剂量。轻柔按摩三阴交穴位,位于内踝上四横指处。若疼痛影响生活或持续超过3天,需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
初潮后超过90天无第二次月经需检查。经血呈鲜红色且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属异常出血。剧烈腹痛伴随发热可能提示盆腔炎。建立与校医的沟通渠道,准备备用衣物应对突发状况。
饮食注意补充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量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可缓解不适,避免剧烈跑跳。选择全棉透气内裤,经期睡眠垫防水床单。建立月经健康档案,记录周期特征和身体反应,为后续妇科检查提供参考。保持足部保暖,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