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闭经,主要与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变薄、卵巢功能暂时休眠、个体差异及药物类型有关。
避孕药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减少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导致排卵停止。长期使用可能使机体对激素反馈敏感度下降,停药后需较长时间恢复月经。治疗上可逐步减量停药,或改用低剂量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
孕激素成分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分泌期状态,缺乏周期性脱落,内膜逐渐变薄甚至萎缩。临床表现为经量减少或闭经。建议停药观察3-6个月,必要时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修复内膜,如补佳乐联合黄体酮胶囊。
持续激素摄入可能导致卵巢暂时性功能抑制,超声检查可见卵泡发育停滞。多数患者在停药后3-12个月自行恢复,若超过1年未恢复需排查卵巢早衰。可监测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评估储备功能。
部分女性对激素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体重指数BMI偏低者,更易出现闭经。建议此类人群选择非激素避孕方式,如铜质宫内节育器或避孕套。
长效避孕针如甲羟孕酮闭经发生率可达50%,短效口服药约5%-10%。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左炔诺孕酮,频繁使用每年超过3次可能扰乱周期。替代方案可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
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豆制品、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摄入;适度进行瑜伽或慢跑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妇科检查监测激素水平。出现持续闭经伴潮热、骨质疏松等症状时,需排除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