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度1.16通常提示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具体疗程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推荐青霉素规范治疗1-3个疗程。
滴度1.16属于低滴度阳性,可能反映既往感染、治疗后残留抗体或早期感染。需结合TPPA/TPHA确认试验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非特异性抗体或实验室误差也可能导致假阳性。治疗方案需排除生物性假阳性后制定。
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28天,或头孢曲松1g每日肌注10天。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复查滴度变化。
神经梅毒需静脉青霉素G400万单位每4小时1次连续14天。妊娠期梅毒需完成2个疗程,分别在孕早晚期各1次。HIV合并感染者建议延长治疗周期至3个疗程,并密切监测血清学反应。
完成1个疗程后3个月复查,滴度下降4倍以上视为有效。若未达标需追加疗程,持续高滴度需排查神经梅毒。治疗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晚期梅毒需随访3年以上。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直至滴度转阴,性伴侣需同步筛查。吉海反应可能出现在首剂治疗后24小时内,表现为发热头痛,需提前告知医生备好应对措施。所有梅毒患者均应接受HIV检测。
规范治疗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类、蛋类,适度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治疗完成后6个月内定期复查血清滴度。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梅毒痊愈后抗体可能终身阳性但不具传染性,无需过度焦虑。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者需同时治疗,全程使用安全套可降低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