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在正确使用下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引起月经紊乱、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短期副作用,长期频繁使用可能干扰内分泌。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或乌利司他,通过高剂量孕激素延迟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单次使用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有限,但一年内使用超过3次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排卵异常。应对措施包括使用后观察2-3个月经周期,出现持续异常需妇科检查。
约30%使用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与药物刺激胃黏膜有关。服药前1小时可服用维生素B620mg减轻反应,若服药后2小时内呕吐需补服。建议选择餐后服用,避免与咖啡、酒精同服加重刺激。
含雌激素的复合型紧急避孕药可能增加静脉血栓概率,尤其针对吸烟、肥胖或35岁以上女性。现代单孕激素制剂风险显著降低,但高血压患者使用前仍需血压监测。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选择铜质宫内节育器作为紧急避孕方式。
无证据表明规范使用会损害长期生育能力,但频繁使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影响受精卵着床。半年内多次使用者建议进行超声检查内膜厚度,辅以维生素E和叶酸促进修复。计划怀孕者应间隔3个月经周期再受孕。
部分女性服药后产生焦虑、负罪感等情绪,与对药物认知不足有关。实际避孕失败率约5%,服药后7-10天可通过早孕试纸验证。心理咨询可缓解应激情绪,伴侣应共同了解药物原理避免指责。
服用后两周内建议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紧急避孕药不能替代常规避孕,使用后应尽快建立长效避孕方案如短效避孕药、避孕环等。不同品牌药物剂量存在差异,需严格按说明书时间要求服用,超过72小时避孕效果显著下降。40岁以上女性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评估心血管风险,哺乳期妇女应选择不含雌激素的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