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脱发主要与激素水平波动、营养缺乏、精神压力、头皮护理不当及遗传因素有关。产后脱发通常在分娩后2-4个月出现,多数属于生理性脱发,6-12个月内可自行恢复。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毛囊生长期延长,产后雌激素骤降导致大量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休止期脱发。这种脱发属于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随着激素水平稳定会逐渐改善。
哺乳期营养需求增加,若铁、锌、维生素D及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毛囊代谢。建议通过动物肝脏、深海鱼、坚果等食物补充营养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
产后焦虑、睡眠不足等应激反应会引发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毛囊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脱发量增加伴头皮紧绷感,通过心理疏导和规律作息可缓解症状。
频繁烫染、高温吹发或使用碱性洗发产品会破坏头皮屏障。建议选择温和洗发剂,洗发水温控制在38℃以下,梳发时避免过度牵拉。
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的产妇可能因激素变化诱发遗传性脱发。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头顶稀疏,需尽早就诊进行专业评估。
产后脱发期间应保持每日摄入30克优质蛋白,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2-3次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选择宽齿木梳减少机械性损伤。若每日脱发量持续超过100根或伴随头皮红斑、瘙痒等症状,需排除病理性脱发可能。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防脱生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