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坚果过敏、胃肠功能较弱、咽喉疾病急性期以及低龄幼儿等人群不建议食用坚果。坚果虽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加重消化负担或引发呛咳风险。
坚果是常见的高致敏食物,尤其腰果、杏仁等树坚果类。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嘴唇肿胀等轻度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既往有坚果过敏史或对其他食物过敏者应严格避免,初次尝试新种类坚果时建议先进行皮肤测试。
坚果含有较多膳食纤维和脂肪,消化过程需要较多胆汁参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食用后易出现腹胀腹痛,胰腺炎发作期更可能加重病情。建议将坚果研磨成粉加入流食,或选择经过烘焙处理的坚果减轻胃肠负担。
急性扁桃体炎、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坚果粗糙质地可能摩擦刺激黏膜导致疼痛加剧。坚果碎屑残留还可能滋生细菌,核桃等带内皮的坚果更易粘附在咽喉部,此时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幼儿咀嚼功能不完善且气管较窄,整粒坚果极易引发气道异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5岁前避免整颗坚果,可选用坚果酱替代。家长需注意看护,避免在跑跳哭闹时喂食,教导充分咀嚼的重要性。
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的腰果、花生等坚果摄入。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量建议控制在15克以内,避免选择糖渍坚果。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减少含碘量高的巴西坚果,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控制坚果中的磷摄入。
健康人群每日坚果摄入量以手抓一小把为宜,优先选择原味烘焙产品。食用后出现皮疹、腹泻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储存时注意防潮防霉变,开封后建议冷藏并尽快食用。特殊人群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改变加工方式降低风险,如将坚果制成豆浆或糕点等更安全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