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有许多动植物保持着无性繁殖传统,比如科莫多巨蜥、海星以及香蕉等,它们可通过克隆自己的基因繁衍后代。但是人类与它们不同,人类需要寻找伴侣,同时需要忍受求爱、求婚以及恋爱期间可能带来的潜在尴尬。然而迄今为止,有性繁殖依然是大多数生物将基因传给后代、确保种群延续的主要手段。
相对于无性繁殖来说,有性繁殖必须具备有重大优势。有性繁殖可促使基因变异,这可能让后代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与之相反,无性繁殖的基因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如果环境恶化,依靠无性繁殖的母亲产生的后代,可能不具备适应生存所需的基因。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下属自然科学院的斯图亚特·奥尔德(StuartAuld)说:“如果有性繁殖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有性繁殖的母亲需要产下与无性繁殖母亲相同数量的后代,或者提供给后代更大的优势。”
既然有性繁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费尽心思地寻找配偶来繁衍后代,为何大多数物种还对其趋之若鹜?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发现,通过性可让基因混合,从而让整个群体迅速进化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快速进化的寄生虫。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坚持认为,增强疾病抵抗能力是遗传变异的主要优势,而有性繁殖又是促使基因变异的主因。
然而在有性繁殖战胜无性繁殖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有“巨大好处”来改变下一代。但是这种理论很难被验证,因为大多数生物要么完全是有性繁殖,要么完全是无性繁殖,因此两者优劣很难对比。这就像“苹果与橘子”的问题,它们根本不属于同类物种,无法对其优劣进行对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特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创新方式测试有性繁殖的利弊。他们研究了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繁衍后代的水蚤。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有性繁殖诞生的水蚤比无性繁殖出生的水蚤对感染抵抗力高1倍。研究人员对采集自苏格兰边境野外的6000多只水蚤进行研究。在实验室中,野生水蚤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后代,然后将它们曝光在可控实验条件的细菌感染环境中。结果显示,通过有性繁殖出生的水蚤,对感染的抵抗力是无性繁殖同类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