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身体恢复需要从伤口护理、盆底肌修复、营养补充、心理调适和适度运动五个方面综合调理。产后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6-8周基础恢复期,完全恢复可能持续半年至一年。
顺产会阴侧切或剖腹产手术伤口需保持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剖腹产伤口需遵医嘱换药。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使用产妇专用卫生巾,2-3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久坐压迫伤口,可侧卧哺乳减轻会阴压力。
产后42天起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漏尿严重者需配合电刺激治疗。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跑跳。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子宫脱垂,建议产后复查时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动作有助于温和锻炼。
每日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铁元素可通过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获取。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适量补充DHA和钙剂,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多喝汤水有助于乳汁分泌,但需注意撇除浮油。
产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每天保证4小时连续睡眠,可与家人轮班照顾婴儿。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需警惕产后抑郁。参加妈妈交流小组有助于缓解育儿焦虑,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产后6周内以散步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卷腹等压迫腹直肌的动作。腹直肌分离两指以上需先进行修复训练。推荐游泳、产后瑜伽等低冲击运动。运动时穿着支撑型内衣,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产后恢复期间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日7-8小时碎片化睡眠。饮食注意粗细搭配,适量食用核桃、芝麻等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保持会阴部透气,选择纯棉宽松内衣。定期进行产后复查,包括血常规、B超等检查。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给产妇创造休息环境。出现持续发热、恶露异常或严重情绪问题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