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的发生通常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遗传因素有关。高危人群包括未生育女性、绝经延迟者、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者。
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环境中易引发癌变。常见于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不规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持续无排卵状态,或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类药物。临床数据显示,此类患者发病风险较常人高3-8倍。
肥胖者脂肪组织可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问题。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患病风险上升50%。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病程超10年者风险显著增加。
未生育女性缺乏妊娠期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子宫内膜持续处于增殖状态。初潮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5岁者,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影响时间延长。数据显示生育3次以上女性患病风险降低50%。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携带者终生患病风险达40-60%。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加2-3倍,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轻,多伴有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病史。
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风险增加2-3倍。盆腔放射治疗史可能导致基因突变。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也可能促进肿瘤发生,收缩压每升高10mmHg风险增加8%。
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和大豆制品,其含有的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雌激素作用。规律有氧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避免熬夜和压力过大。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育龄期月经紊乱持续半年以上者应及时就诊,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