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与生活方式调整,主要包括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运动疗法及饮食管理五种方式。
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础营养素,成人每日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碳酸钙、柠檬酸钙等钙剂可弥补饮食摄入不足,建议与维生素D同服以提升吸收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是天然钙源,需长期规律补充。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
特立帕肽等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皮下注射使用,可能引起血钙升高,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
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可刺激骨形成,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能增强肌肉对骨骼的保护,太极拳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需避免剧烈扭转动作。
每日蛋白质摄入1-1.2克/公斤体重,深海鱼、坚果提供ω-3脂肪酸。限制钠盐和咖啡因摄入,戒烟限酒,保持BMI在18.5-23.9之间,避免极端节食。
骨质疏松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柔韧性训练,烹饪时采用蒸煮方式保留食材钙质。中老年人群可在家中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预防跌倒,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保持规律作息与良好心态对骨骼健康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