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月经不来可能是正常的围绝经期表现,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卵巢早衰、子宫病变或慢性疾病有关。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属于生理现象,但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女性45岁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会导致月经周期改变,表现为经量减少、周期延长或停经。这是正常的生理过渡期,通常伴随潮热、失眠等更年期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闭经。这类情况常伴随痤疮、脱发或体重变化,需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确诊。
40岁前卵巢功能衰竭称为早衰,45岁发病属提前绝经。患者除闭经外还会有阴道干涩、骨质疏松等症状,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或染色体异常有关。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等器质性疾病会破坏子宫内膜,导致继发性闭经。这类患者可能有流产史或盆腔感染史,需通过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重度贫血、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消耗性疾病会影响全身代谢,抑制卵巢功能。这类闭经常伴随原发病的典型症状,如乏力、多尿或水肿。
建议45岁女性出现停经时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定期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测。日常可增加豆制品、深海鱼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适度练习瑜伽或快走改善血液循环。若停经超过12个月且伴随明显更年期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度节食或熬夜,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平稳度过围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