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发黄可能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激素水平变化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诱因。细菌感染会导致白带呈灰黄色并伴有鱼腥味,滴虫感染则可能出现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这两种情况通常伴随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需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治疗以甲硝唑、替硝唑等抗生素为主,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或病原体感染可引发脓性黄带。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时,白带常呈黄绿色且量多,可能伴有性交出血或下腹坠痛。需通过宫颈TCT和HPV筛查排除病变,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严重者需物理治疗。
上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症会导致白带发黄稠厚。急性发作时伴随发热、下腹痛,慢性期可能出现腰骶酸痛。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增粗或盆腔积液,治疗需足疗程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必要时住院静脉给药。
排卵期或妊娠期雌激素升高可致白带量多微黄。这种生理性变化通常无瘙痒异味,持续时间短。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紊乱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长期使用护垫、穿化纤内裤或过度清洗会破坏菌群平衡。尿液残留、经血污染等也会导致分泌物染色。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每日清水清洗外阴,避免阴道灌洗。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
日常可增加酸奶、蔓越莓等益生菌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骑行等压迫阴部的运动。选择pH值4-4.5的弱酸性护理液清洁,月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黄带需排查宫颈病变。注意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内裤需沸水消毒并在阳光下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