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会通过激素调节影响月经周期,常见表现为经量减少、周期改变或闭经,通常停药后可恢复。
短效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抑制排卵的同时使子宫内膜变薄,导致经量减少甚至点滴出血。长效避孕药可能引起闭经,属于药物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暂时性抑制。漏服药物可能引发突破性出血,需严格按说明书定时服用。
服用21天方案避孕药后出现的撤退性出血并非真正月经,而是激素水平骤降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部分女性周期缩短至25天左右,或出现经期延长至7-10天。建议持续记录月经日历,3个周期后未稳定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60%使用者会出现经量减少30%-50%,与子宫内膜生长受抑有关。少数人可能经历经血颜色变深、血块增多现象。若出现持续大量出血每小时浸透1片卫生巾超过2小时,需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停用短效避孕药后,80%女性在3个月内恢复自然周期。长效避孕药可能需6-12个月恢复排卵。备孕女性建议提前3个月停药,期间可使用避孕套过渡。持续闭经超半年需检查卵巢功能和AMH水平。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出现更显著的经量减少。35岁以上吸烟女性使用避孕药时,异常出血风险增加2倍。青少年初次用药前3个月常见不规则出血,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改善。
服用避孕药期间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经量减少引发的隐性缺铁。适度进行瑜伽或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激素波动不适。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胸痛等血栓征兆时需立即停药就医。定期妇科检查包括乳腺超声和宫颈癌筛查,尤其长期用药者每年至少1次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