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监测排卵、辅助生殖技术及心理干预等方式防治,常见原因包括排卵障碍、输卵管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因素等。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生育能力。肥胖或过瘦均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范围。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咖啡因摄入,减少环境毒素接触。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可调节内分泌,但过度运动可能抑制排卵。
多囊卵巢综合征需通过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调节激素水平。输卵管堵塞可能与盆腔炎有关,需抗生素治疗或腹腔镜手术疏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病灶生长,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通过基础体温曲线、排卵试纸或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无排卵者可选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配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提高卵泡质量。黄体功能不足者需补充黄体酮,维持子宫内膜容受性。监测需持续3-6个月经周期。
人工授精适用于轻度男性因素或宫颈异常,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解决输卵管性不孕。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可考虑微刺激方案或卵母细胞捐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能降低流产风险,提高活产率。
长期不孕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状态。夫妻共同参与治疗能减轻压力,避免单方过度自责。支持小组交流有助于建立积极心态,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
建议备孕期间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持续至孕12周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减少反式脂肪摄入。每周3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妇科检查能早期发现炎症或结构异常,35岁以上女性若试孕半年未果应及时就诊。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排卵期隔日同房可平衡精子质量与受孕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