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通常需要补钙。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流失,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方式包括饮食摄入、钙剂补充、维生素D协同、运动刺激骨形成、定期骨密度监测。
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是天然钙源。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可提供约300毫克钙,豆腐、芝麻酱等食物也富含钙质。建议将高钙食物分散在三餐中,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影响吸收率。
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是常见钙补充剂。碳酸钙需随餐服用,柠檬酸钙吸收不受胃酸影响。每日钙摄入总量建议控制在1000-1200毫克,包括膳食和补充剂来源,过量补钙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每天晒太阳15-20分钟可促进皮肤合成。更年期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宜维持在30-50ng/ml,不足时可选择维生素D3补充剂,但需避免长期超量服用。
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能增强骨密度。快走、跳舞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哑铃、弹力带等抗阻练习每周2-3次,重点锻炼脊柱和髋部等易骨折部位。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T值低于-2.5需药物干预,-1.0至-2.5之间应加强生活方式管理。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可动态评估补钙效果。
更年期补钙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除坚持高钙饮食和科学运动外,应避免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加速钙流失的行为。烹饪时用醋溶解鱼骨、焯水去除蔬菜草酸等技巧能提升钙利用率。若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缺钙症状,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钙方案。保持适度日晒的同时注意防晒,定期复查血钙和尿钙水平,防止补钙过量引发血管钙化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