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水可能由饮水不足、高温环境、剧烈运动、疾病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长期缺水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头晕乏力、尿液浓缩等症状,需及时补充水分并排查潜在病因。
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毫升时容易引发缺水。部分女性因工作忙碌或刻意减少饮水以避免频繁如厕,导致水分摄入不足。建议设置饮水提醒,选择带有刻度的水杯,分次少量饮用温水。特殊时期如月经期、哺乳期需额外增加300-500毫升饮水量。
夏季户外活动或长期处于暖气房会加速水分蒸发。汗液大量流失时若未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可能引发脱水性头痛甚至热射病。高温作业者每小时应补充200-300毫升含钾钠的淡盐水,室内建议保持50%左右湿度。
有氧运动超过30分钟会使体液通过汗液和呼吸大量流失。运动前2小时应预先饮用400-600毫升水,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50毫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后可通过进食西瓜、黄瓜等高水分食物补水。
糖尿病患者的渗透性利尿、胃肠炎患者的呕吐腹泻都会导致异常失水。甲亢患者代谢亢进时呼吸排水量可达常人3倍。这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利尿剂类降压药会促进水分排出,部分抗过敏药可能抑制口渴感。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应养成定时饮水习惯,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化疗患者更需注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防止脱水加重药物肾毒性。
建议成年女性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搭配含水量高的食物如冬瓜汤、椰子水等。运动前后做好体重监测,每减轻1公斤体重需补充1200-1500毫升液体。出现持续口渴、少尿或无尿等严重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电解质检测和补液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肾功能不全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水方案。
关键词: 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