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阴道炎可能传染给伴侣,但传染概率与病原体类型有关。常见传染途径包括性接触、间接接触感染,主要影响因素有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个人卫生习惯、免疫力水平。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霉菌性阴道炎具有较低传染性。性接触可能使伴侣出现龟头红肿或包皮瘙痒,但男性症状通常较轻微。日常建议双方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可选择克霉唑栓等抗真菌药物。
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导致的细菌性阴道病传染性较弱。虽然性接触可能破坏伴侣尿道菌群平衡,但男性很少出现明显症状。治疗需规范使用甲硝唑类药物,同时避免频繁冲洗阴道破坏微环境。
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性接触传染率高达70%,男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刺痒、分泌物增多。确诊后需伴侣同治,口服硝基咪唑类药物期间禁止饮酒,治疗周期需完成整个疗程以防复发。
共用浴巾、坐便器等间接接触可能传播病原体。建议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高温消毒,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病原体从肛门传播至会阴区。经期勤换卫生巾,减少细菌滋生机会。
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阴道菌群更易失衡。伴侣若存在包皮过长或泌尿系统炎症,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补充乳杆菌制剂调节微生态。
预防阴道炎交叉感染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双方应避免过度清洗会阴区,选择透气棉质内衣,性行为前后做好清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直至复查转阴。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阴道微生态失衡,必要时可进行阴道菌群检测针对性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