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分泌物、下腹疼痛、月经紊乱、外阴瘙痒及性交疼痛等,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妇科病通常由感染、内分泌失调、器质性病变、免疫力下降及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引起。
白带量增多、颜色异常黄绿色或灰白色、质地改变豆腐渣样或泡沫状可能提示阴道炎或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常用甲硝唑栓剂,霉菌性感染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滴虫性阴道炎需伴侣同步口服替硝唑。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常引发持续性坠痛或痉挛痛。急性盆腔炎需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多西环素,慢性疼痛可配合红外线理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严重时需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辅以GnRH-a类药物抑制复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稀发伴痤疮多毛,需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周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止血,更年期月经紊乱建议结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所有激素类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外阴白斑需局部涂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湿疹样病变可用他克莫司软膏。糖尿病继发瘙痒要控制血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含香精的卫生用品。每日清洗不超过1次,水温不超过37℃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阴道萎缩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建议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状态。盆腔器官脱垂需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重度脱垂需行子宫悬吊术。心理因素导致的性交障碍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建议每日摄入300克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每周进行3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使用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长期使用护垫,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35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妇科彩超和HPV筛查,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超过两周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