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生殖科普

外照射和内照射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5-26 14:37:17

外照射与内照射的区别主要在于辐射源位置、防护方式及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外照射指辐射源位于体外如X光机,需屏蔽防护;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如吸入氡气,需防止摄入和加速排出。

1、辐射源位置:

外照射的辐射源始终处于人体外部,例如医疗影像检查中的X射线设备或核电站外围的γ射线。内照射的辐射源通过呼吸、饮食或伤口进入体内,常见于核事故后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沉积,或职业暴露中吸入的放射性粉尘。

2、作用时间差异:

外照射仅在接触辐射源时产生作用,离开辐射场即终止,如CT检查后无持续影响。内照射因放射性物质滞留体内持续释放能量,如锶-90沉积在骨骼可造成数月甚至数年的电离损伤。

3、防护重点:

外照射防护依赖距离、时间和屏蔽三原则,如铅围裙可阻挡X射线。内照射需防止放射性物质侵入,包括佩戴呼吸防护设备、污染监测,已摄入时需使用促排剂如普鲁士蓝拮抗铯-137。

4、生物效应特点:

外照射主要引起皮肤烧伤、造血系统损伤等急性反应,γ射线可穿透深层组织。内照射的α粒子虽穿透力弱,但电离密度高,局部累积剂量大,如钚-239在肺部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5、监测与管理:

外照射通过环境剂量仪实时监测,内照射需生物样本检测如尿液放射性分析或全身计数器测量。核医学治疗中,内照射患者需隔离至体内放射性降至安全水平。

日常接触中,医疗辐射以外照射为主,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从事核工业者应严格遵守防护规程,定期进行体内外污染检测。增加富含抗氧化剂食物如蓝莓、番茄可能减轻辐射损伤,但严重暴露需专业医疗干预。出现不明乏力、出血倾向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辐射暴露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
  •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