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主要受激素调控、生殖系统发育、排卵周期、遗传因素及健康状况影响。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导月经周期。卵泡期雌激素促进内膜增厚,黄体期孕激素维持内膜稳定性,激素水平下降时内膜脱落形成月经。治疗需针对激素失衡,如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黄体酮胶囊改善黄体功能不足,中药当归芍药散调理气血。
青春期下丘脑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卵巢开始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标志着月经初潮。初潮延迟可能与体重过低、过度运动有关,需通过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类、减少每日运动量至60分钟以内,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未受孕时黄体萎缩导致孕激素骤减,引发前列腺素释放和内膜血管收缩。痛经者可服用布洛芬抑制前列腺素,使用暖宫贴缓解痉挛,严重者需腹腔镜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规律作息和omega-3脂肪酸补充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调节周期。
初潮年龄、经期长度及经量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母亲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或早绝经史,女儿应定期监测抗缪勒管激素。基因检测可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等遗传病风险,维生素E和月见草油能改善家族性经前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闭经或经量异常。甲亢患者需服用丙硫氧嘧啶,多囊患者常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低于18.5或高于30均需调整,建议每周3次有氧运动配合地中海饮食。
月经期间建议每日摄入50mg血红素铁动物肝脏、红肉,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经期每天练习3组。选择透气纯棉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出现经血过量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或周期紊乱超3个月需妇科检查。保持外阴清洁使用pH4.0弱酸洗液,记录月经周期APP有助于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