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凹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炎、乳腺癌、外伤或手术瘢痕收缩等原因引起。
部分女性出生时即存在乳头或乳晕区凹陷,主要与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有关。轻度凹陷可通过手法牵引矫正,每日清洁后用手指向外提拉乳头5分钟;中重度需手术松解缩短的乳腺导管,常见术式包括支架固定法、乳晕皮瓣转移术或导管松解术。
乳腺导管扩张症会导致乳头后方导管纤维化挛缩,表现为单侧乳房渐进性凹陷。需通过乳腺超声确诊,早期可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联合热敷,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乳腺炎脓肿消退后也可能因组织粘连导致凹陷。
乳腺癌肿瘤侵犯Cooper韧带时,会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伴乳头内陷。确诊需进行乳腺钼靶、核磁共振及病理活检。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或新辅助化疗,术后需持续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
乳房穿刺活检、缩乳术等医源性操作可能损伤乳腺导管,瘢痕挛缩引发凹陷。术后3个月内使用硅酮敷料可抑制瘢痕增生,已形成的凹陷需通过脂肪移植或假体植入矫正。剧烈运动撞击也可能导致乳腺组织损伤凹陷。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愈合后局部组织塌陷。预防需保持泌乳通畅,发生脓肿需穿刺引流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遗留凹陷可注射透明质酸填充改善。
日常建议穿戴无钢圈内衣减少压迫,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银耳、猪蹄等食物促进组织修复,练习扩胸运动增强胸肌支撑力。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定期自我检查乳房形态变化,发现凹陷持续加重或伴随溢液、肿块时应立即就诊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