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大小存在个体差异,正常成年女性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但会受发育异常、妊娠史、激素变化、疾病因素及年龄影响呈现不同形态。
先天子宫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子宫偏小,如始基子宫或幼稚子宫,这类情况常伴随月经量少或闭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激素治疗如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可促进发育,严重者需行宫腔成形术。
多次妊娠分娩会使子宫肌纤维拉伸,产后恢复不完全可能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凯格尔运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可改善肌张力,子宫脱垂严重时需考虑子宫悬吊术或切除术。
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致子宫肥大,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长期服用避孕药。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地诺孕素等抗雄激素药物可缩小体积,中药如桂枝茯苓丸也有辅助作用。
子宫肌瘤、腺肌症等疾病会导致局部或整体增大。5cm以下肌瘤可用米非司酮缩瘤,聚焦超声消融适合未育女性,多发肌瘤建议腹腔镜剔除术。
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使子宫萎缩至4-5cm,异常增大需警惕子宫内膜癌。定期妇科检查必不可少,阴道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CA125筛查更准确。
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多摄入豆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避免久坐加重盆腔充血。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促进血液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每年妇科体检应包括触诊和超声检查,异常出血、持续腹痛需及时就诊。绝经女性出现子宫复增大必须排查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