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受损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暴露、自身免疫疾病、医源性损伤及盆腔感染等因素引起。
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FMR1基因突变等可直接导致卵巢早衰。部分家族中存在早绝经病史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风险增加3-5倍。针对遗传性因素,建议进行AMH检测和基因筛查,必要时可考虑卵子冷冻保存生育力。
长期接触双酚A、农药等内分泌干扰物会破坏卵泡微环境。烟草中的多环芳烃可使绝经年龄提前1-2年。职业暴露人群需加强防护,日常选择玻璃材质食品容器,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帮助毒素代谢。
自身抗体攻击卵巢组织常见于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卵巢抗体检测阳性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配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同时监测卵泡储备变化。
盆腔放疗超过5Gy即可能造成不可逆卵泡凋亡,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的卵巢毒性显著。手术中过度电凝卵巢组织也会影响血供。治疗前可考虑GnRH-a保护或卵巢组织冷冻,术后使用DHEA改善窦卵泡数量。
腮腺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可引起卵巢炎,慢性盆腔炎导致粘连影响卵巢血供。急性期需足量抗生素治疗,形成包裹性积液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改善局部循环。
日常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海鱼油有助于抗氧化保护卵泡,瑜伽等舒缓运动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建议35岁以上女性定期检测AMH和窦卵泡计数,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经量骤减时需及时评估卵巢储备。避免熬夜和过度减重,BMI低于18.5可能加速卵泡耗竭。盆腔手术前应充分沟通卵巢保护方案,接触化学制剂职业人群建议每半年监测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