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下方出现疙瘩可能与尿道肉阜、前庭大腺囊肿或尖锐湿疣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尿道肉阜是尿道口良性增生组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慢性刺激有关。表现为尿道口红色柔软肿物,可能伴随排尿灼痛或接触性出血。治疗上可采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如雌三醇乳膏,较大肉阜需电灼或激光切除,日常避免穿紧身裤摩擦。
因前庭大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位于阴道口两侧,初期无痛感,继发感染时红肿热痛。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反复发作者可选择造口术。日常注意会阴清洁,温水坐浴促进炎症消退。
HPV病毒感染引起的菜花样赘生物,具有传染性,常伴瘙痒或分泌物增多。确诊后可采用冷冻治疗、鬼臼毒素酊外用或CO2激光祛除,同时口服匹多莫德增强免疫力。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毛囊堵塞形成的皮下包块,质地较硬,感染时压痛明显。未感染时可观察,合并感染需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化脓后由医生切开排脓。避免自行挤压,保持外阴干燥透气。
罕见情况下可能是尿道癌或外阴癌,肿块质地坚硬且生长迅速,可能伴随溃疡出血。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恶性病变需手术广泛切除,必要时配合放化疗。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妇科检查。
日常护理建议每日温水清洗外阴,选择纯棉内裤并勤换洗。饮食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西兰花增强抵抗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排尿困难、肿块增大或破溃渗液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