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家暴妻子需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寻求法律帮助,处理方法包括报警取证、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心理干预、家庭关系调解、法律援助。
遭遇家暴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警方需出具报警回执并做伤情鉴定。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公安机关可对施暴者出具告诫书或行政拘留。保留医院诊断证明、伤情照片、监控录像等证据,为后续离婚诉讼或刑事追责提供依据。
向居住地或家暴发生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施暴者接近申请人住所及工作单位。保护令有效期6个月,可在线提交申请书、报警记录等材料。违反保护令将面临司法拘留等处罚。
受暴者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需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可联系妇联心理热线或三甲医院精神科,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焦虑抑郁。施暴者需强制接受心理评估,冲动控制障碍者需进行厌恶疗法等行为矫正。
在家暴情节较轻且双方愿意维系婚姻时,可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员会分析暴力成因,如酗酒、经济压力等外部诱因,制定行为改善方案。但多次家暴或涉及严重伤害时,不建议调解。
向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律师服务,起诉离婚可主张多分财产及精神损害赔偿。家暴构成轻伤以上可提起刑事自诉,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保留施暴方悔过书、调解协议等书面材料。
受暴期间注意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缓解身心压力。紧急情况下可联系庇护所获得临时住宿,全国妇联维权热线12338提供24小时咨询。长期遭受家暴可能引发慢性疼痛综合征,需定期进行妇科及内科检查。施暴者若有酒精依赖或精神疾病,应督促其接受戒断治疗或药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