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主要与生理结构变化、免疫力下降、子宫内膜脱落有关。
月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内环境酸碱度改变,细菌更容易侵入生殖系统。同房时外源性病原体可能通过阴茎或手指带入,诱发阴道炎、盆腔炎等。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事后用温水清洁外阴,避免盆浴。
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性行为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加剧痛经,或导致内膜碎片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疼痛明显时可热敷下腹部,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
性高潮时子宫强烈收缩可能将经血推入输卵管,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粘连或不孕。采取女上位姿势能减少压力,同房后保持膝胸卧位15分钟帮助经血排出。
经期女性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阴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可提前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同房后饮用蔓越莓汁预防尿路感染。
部分女性经期性欲降低,勉强同房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伴侣应充分沟通,尝试非插入式亲密行为如按摩、爱抚等满足需求。
经期饮食宜选择温补类食物如红糖姜茶、牛肉汤,避免生冷刺激;适度进行瑜伽猫式、婴儿式舒缓运动;保持外阴干燥透气,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若同房后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感染。合理调节性生活频率,经期结束后3天再恢复常规同房更符合生理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