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炎症、导致经血逆流、加重不适、影响子宫内膜修复。
经期宫颈口微开,阴道酸碱环境改变,细菌更容易侵入生殖系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可能引发阴道炎或盆腔炎。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概率,事后用温水清洁外阴,出现瘙痒或异味需及时就医。
经血是细菌培养基,性行为可能将外部细菌带入子宫。常见症状包括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可能发展为宫颈炎或输卵管炎。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多西环素针对衣原体。
性高潮时子宫收缩可能推动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典型表现为性交后持续腹痛,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短期可服用布洛芬缓解疼痛,长期需用GnRH-a类药物抑制内膜生长。
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会放大痛经症状,性刺激可能引发子宫痉挛性收缩。建议避开经量高峰期,采用侧卧位减少压迫,热敷下腹部配合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
子宫内膜脱落期间创面未愈合,机械摩擦可能延迟修复。表现为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宫腔镜检查可见内膜充血。修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补充维生素E和铁剂,严重时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经期应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菠菜猪肝等富铁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选择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专用盆清洗外阴,出血量大时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出现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诊排查盆腔脓肿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