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夫妻保健 > 房事保健

女人这个洞里湿湿的千万当心

发布时间:2017-01-23 19:48:26

女人什么洞里湿湿的千万要当心呢?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耳屎是湿的,摸起来油油的,那么,你知道油耳屎有什么危害吗?我们应该如何掏耳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耳洞湿湿的有什么健康隐患?

女人这个洞里湿湿的千万当心

都说耳屎是湿的人,常伴有狐臭,因此,当女人发现耳屎是湿的时候,应该要当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了解一下吧!

1油耳的简介

“油耳”又名湿型耵聍、湿耳朵、软耵聍、油状耵聍等。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约长3公分,在其外1/3的耳道皮肤上长着细毛,并含有皮脂腺。

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它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

“油耳”的发生与人种和民族有关,有人统计,虾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国汉族的发生率最低,在5~7%。

2油耳的症状

“油耳”无自觉症状,但常有腋臭。这油耳和腋臭虽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是,它们的关系却如同一对“胞兄弟”,是由遗传规律所引起的。

“油耳”不传染别人,但是油脂样物质若堆积过多,堵塞外耳道,影响声波传入,则可引起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部不适感,称为耵聍栓塞,此时需要治疗。

3油耳的治疗

可以用棉签蘸3%双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选一种),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0.5~1公分为宜,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取出。

八大方法教你远离油耳

1.不可用力抠鼻,擤涕时也不可用力过度。

2.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咽鼓管周围的器官炎症,例如鼻炎、鼻咽炎、咽炎、扁桃体炎等,避免这些部位细菌蔓延到咽鼓管。

3.注意保持耳内清洁,预防鼓膜外伤,已有鼓膜外伤未愈或者陈旧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和游泳时须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4.中耳炎是导致婴幼儿聋哑的一大原因,所以要定期预防接种,从小注意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5.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一定要经常将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具体做法是: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变直张开,再用消毒棉签轻轻进行清洗。

7.在洗澡、洗头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此外,不要跳水或游泳,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受损。

8.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

咳嗽跟耳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竟然在特定情况下密切关联。有病人干咳数月却找不到病因,在一次偶然的五官科检查时被取出大块耳屎后,久治不愈的干咳竟出乎意料地消失了!专家解释说,这种特殊的咳嗽是因外耳道相关部位的神经受耳屎等异物产生神经反射,影响到人体的呼吸神经中枢而表现出干咳的症状。

专家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耳屎无需经常去掏就能自行脱落并排出体外,除非是因耳道内脱屑、灰尘等异物积成大块甚至发生耵聍栓塞时,才需及时到医院处理。相反,日常掏耳朵或洗耳不当,更容易伤害耳朵,诱发耳道炎等其他病患。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