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生殖科普 > 青春期性教育

性行为过早化是性教育缺乏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22 17:09:31

从“没有性教育”到“欺骗式性教育”,再到“想进行,却不知怎么进行性教育”,中国人对性教育的态度,几十年来发生着悄无声息且微小的改变。但中国人始终是不重视性教育的,“甚至有抵触心理”。

2006年夏天,一则“北京首个性教育夏令营失败”的新闻,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夏令营策划者——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玫玫不得不无奈地面对事实:从4月到7月整整3个月时间,咨询电话屈指可数,只有10人报名;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参加英语等补习班,觉得性教育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夏令营“流产”的主要原因。

王国荣说,中国人对待“性”的态度常常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回避、淡化的虚无主义,一个是泛滥、无节制的实用主义。从封闭的文化土壤中滋生的“谈性色变”,无疑属于第一种。这导致63.42%的中国青少年从成人网站获取性知识,25.88%从书籍上获取,只有0.93%从老师和家长处得到正面回答。还有调查显示,中国家长中,只有26%的人主动与孩子谈过性话题,但很少涉及性心理、避孕等。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没必要学习性知识”,甚至不知道性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事实上,由于性教育缺失所导致的性无知,甚至性泛滥,已经到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地步。

性行为成了过早开放的“恶之花”。在今年9月召开的“探索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正确方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指出,我国每年约有22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18—24岁青少年中,有48%的人发生过性行为;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意外怀孕,而绝大多数诉诸流产。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人婚前性行为比例从1989年的15%,蹿升到2012年的71.4%,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要经历一两百年。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仅是人类亘古以来都想解决的哲学命题,现实生活中,这一问题同样难倒了一大批人。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一项街头调查发现,从1940年出生到1990年出生的几代人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85%的人回答是从河里或垃圾堆里“捡来的”,其他如“胳肢窝里掉出来的”、“洪水冲来的”、“床底下翻出来的”等,答案非常迥异。新浪微博中,一项近两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70%的人被父母告知是“捡来的”,只有不到16%的人被告知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一个并不复杂的生命起源问题,家长却不愿,或不知如何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在看似可笑的回答背后,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缺失性教育的现状。从家庭到学校,以或逃避、或含混、或欺骗的方式面对这一问题,让很多人的人生中,缺少了宝贵的“第一课”。

关键词: 流产 性教育 避孕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