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由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病变、精神压力、过度减肥等因素引起。月经周期异常通常表现为经期提前或推迟、经量过多或过少,可通过激素调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干预。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是常见原因,黄体功能不足会导致经期缩短,卵泡发育障碍则引起周期延长。长期熬夜、生物钟紊乱会抑制褪黑素分泌,间接影响雌激素水平。临床常用戊酸雌二醇、黄体酮等药物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需配合监测基础体温变化。
胰岛素抵抗与高雄激素血症互为因果,导致卵泡发育停滞形成无排卵月经。患者常伴有多毛、痤疮等表现,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能调节雄激素水平,需持续治疗3-6个月见效。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会改变宫腔环境,引发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黏膜下肌瘤压迫内膜血管可能导致经量突增,宫腔粘连则会造成闭经。宫腔镜检查能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行息肉切除术或子宫整形术。
慢性应激状态会升高皮质醇水平,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焦虑抑郁患者常见月经稀发甚至闭经,考试季等高压时段周期紊乱发生率提升30%。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可降低应激反应,建议保持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
体脂率低于17%时,瘦素分泌不足会影响促卵泡素合成。快速减重可能导致下丘脑性闭经,表现为体重下降后3-6个月停经。恢复饮食需循序渐进,每日增加100-200大卡热量摄入,配合核桃、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调节内分泌。
建议建立月经日记记录周期变化,经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量饮用姜茶促进血液循环。每周进行瑜伽或普拉提等舒缓运动,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突然闭经超过3个月或单次经期出血超过10天,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应筛查子宫内膜病变,青春期少女初潮后2年内周期不规律属正常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