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2月5日,
立春是冬的结束,
也是春的开始。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大自然万物复苏。
冬的结束
春的开始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人体机能和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立春养生就相当于是打地基。专家提醒,立春时节应当注意遵循“五要五不要”原则,如此才可为身体这座“大厦”的牢固性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立春养生到底应当做到哪“五要”和哪“五不要”呢?
立春“五要”
No1春要养肝
春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而春气通肝。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长,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应当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因此,春季尤应注意调畅情志,调理精神,戒暴怒,忌情怀忧郁,努力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条达,气血通畅,达到防病保健之目的。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在春季更应注意调养精神,避免加重病情。
别生气??
此外,春季还应做到早睡早起以养肝血,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或过于劳累,晨间多出门散步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季的生发之机条达舒畅,以上就是适应春季的养肝之法。
No2春要防旧病复发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立春后正是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春季温暖多风,适宜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再加上春季气候多变,人们穿着变化和精神上准备不足,而在漫长的冬季养成的抗寒能力又有所下降,稍有不慎就会患病或是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
春季易患的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高血压、过敏性哮喘/鼻炎、精神病等。要预防这些疾病,首先应当做到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还要经常打扫房间,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平时还可适当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以预防哮喘、鼻炎复发。
No3春要“春捂”
“春捂秋冻”是一条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民间保健谚语,它非常符合中医的。“春捂”的含义就是:立春过后,不宜立即脱掉厚厚的冬装,或立即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而应当适当地“捂一捂”。因为从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过早地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侵袭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No4春要梳头养阳
《养生论》有云:“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可见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天,人的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也日益加强,人体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梳头有助于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顺应大自然的生长生发之气,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人的头顶上有许多穴位,梳头正是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对于失眠、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头晕、精神不济、春困、免疫力差等问题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No5春要防“潮”病
立春之后天气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日益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等等都给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春季尤应注意保证居室及办公场所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时注意开窗通风。
春季气温多潮湿,女性朋友更要注意个人卫生,贴身穿着的内裤务必保持干爽,清洗后应当置于通风处晾晒,以免细菌滋生。另外,建议尽量穿着纯棉的宽松衣服,以免发生湿疹。
立春“五不要”
01
春不要“酸”
中医认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春季本来就容易肝阳上亢,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因而春季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而应当“省酸增甘”,适当多食用甜味的食物。
02
春不要“静”
立春之后,大自然的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当顺应这一自然特点,重在养阳,而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因而建议大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
立春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较多,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春练不宜过早,防止因为早晨气温过低、雾气较重患上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
另外,春练不宜空腹,因为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因此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或热水暖身。同时注意运动要舒缓。由于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做好热身准备,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03
春不要“怒”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容易急躁。心情抑郁可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而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故应尽量做到情绪乐观,心平气和。
怒伤肝
04
春不要“妄”
对于抵抗力低下人群,如中老年人,本来阳气就相对不足,而立春正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在此时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则会伤精耗气,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中老年人在立春时应适当节制性生活。
05
春不要“贪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来“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实际上对健康非常不利。睡眠时间过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反而使人更加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