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中药调理、激素治疗、心理干预、疾病管理等方式改善。月经不调通常由内分泌紊乱、器质性疾病、精神压力、营养不良、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注意保暖,尤其是经期避免受凉。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优质蛋白质。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当归、川芎等中药材。常见中成药包括乌鸡白凤丸、逍遥丸、艾附暖宫丸等。中药调理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一般需要3-6个月周期。
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黄体酮、戊酸雌二醇等激素类药物。短效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也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激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可通过心理咨询、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充足休息,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导致月经紊乱。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左甲状腺素钠调节甲状腺功能。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可能需手术治疗。
月经不调患者日常应注意记录月经周期,观察经量、颜色变化。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坚果,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保持适度运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出现经期延长超过10天、经量突然增多或减少超过50%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40岁以上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应排除围绝经期可能,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