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痛经需注意保暖、饮食调节、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和药物辅助。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多数可通过日常护理缓解症状。
下腹部保暖能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使用暖水袋或热敷贴维持38-40℃温度,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烫伤。寒冷环境需穿戴高腰保暖裤,禁止冷水浴或游泳。中医理论认为寒邪侵袭会加重气血瘀滞,加重疼痛。
增加镁元素摄入可松弛子宫平滑肌,如南瓜子、黑巧克力等。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引发连锁反应,限制咖啡因饮品防止血管收缩。建议饮用姜茶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每日红糖摄入不超过20克以防血糖波动。
经期第二日起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瑜伽猫式、慢走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避免核心力量训练或倒立体位,防止经血逆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改善盆腔充血状态,单次运动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
焦虑情绪会升高前列腺素水平,加重痛感。通过正念呼吸训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音乐疗法选择60-80BPM舒缓曲目。保证7小时睡眠能稳定雌激素水平,经前一周开始记录情绪变化规律。
布洛芬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需在疼痛初发时服用。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含延胡索乙素,适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继发性痛经患者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因,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物掩盖病情。
建立月经周期健康档案,记录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经期结束后可进行艾灸关元穴等中医调理,日常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每年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痛经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疼痛需及时进行超声检查。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卫生用品,避免经期性生活防止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