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在医学上称为产后宫缩痛或产后痛,主要表现为分娩后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阵发性疼痛。产后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哺乳刺激、感染因素以及心理紧张等。
分娩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到孕前大小,这一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强烈的宫缩可能引起明显的下腹疼痛,尤其在经产妇或多胎妊娠后更为显著。疼痛通常持续2-3天,哺乳时因催产素分泌增加可能加重症状。
产后子宫内膜脱落形成的分泌物称为恶露,排出过程中可能刺激子宫收缩。血性恶露转为浆液性恶露阶段约产后3-4天疼痛较明显,若伴随发热或恶露异味需警惕感染。
婴儿吸吮乳头会促使母体分泌催产素,该激素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度。这种生理性疼痛具有促进子宫恢复的积极作用,通常哺乳结束后30分钟内逐渐缓解。
产褥感染引起的腹痛多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发热,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与正常宫缩痛区分,若体温超过38℃或出现寒战应及时就医。
初产妇对产后身体变化缺乏认知可能放大疼痛感受。焦虑情绪会使肌肉紧张度增加,间接加重宫缩不适感。保持放松体位、家属按摩辅助能有效缓解症状。
建议产后女性采取半卧位休息减轻腹压,每日顺时针按摩下腹10-15分钟促进子宫收缩。饮食上多摄入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预防贫血,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如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异常出血需超声检查排除胎盘残留。注意会阴清洁,恶露期间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42天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