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生殖科普 > 青春期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需把握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6-04-18 13:12:45

青春期是人们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时候的我们懵懂,憧憬着未来,但这个时候孩子对性别的认识从出生就开始了。在襁褓中,宝宝就在感受母亲的温柔软语和父亲的宽大臂膀。但那时,他们对性别的认知和探索是自发的,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直到2.5~3岁,多数孩子才真正知道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

  男孩篇

不要阻止男孩对身体的探索两三岁的男孩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男孩喜欢摸“小鸡鸡”,有时他们也会要求摸妈妈的乳房,跟妈妈一起洗澡。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越坦然,越有利于孩子接收正确的信息。

男孩在洗澡后或起床时摸生殖器,父母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但要告诉他,生殖器是隐私部位,不可以在公众场合摸,同时给他穿上闭裆裤以减少这样的行为。妈妈完全可以跟4岁内的儿子一起洗澡,帮助他认识女性的身体特征。如果妈妈对此感到不安,也可通过图画书满足孩子的需求。

多包容男孩的调皮男孩天性好动、容易冲动、喜欢对抗,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男孩女孩的天然差异。如果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教养者希望他们事事像女孩那样顺从、安静,势必影响男孩个性的张扬,性格也会变得胆小、退缩。

性别角色的形成机制主要靠模仿,所以父亲对于男孩的成长尤为重要。父亲一方面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阳刚、坚强、有责任有担当的男性榜样。

  女孩篇

坦诚与女孩交流性别差异相较于男孩,女孩更愿意用语言与父母交流,表达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比如女孩通常会对“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爸爸为什么没有‘咪咪’”这类话题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提问,简单地用“你是女孩,没有‘小鸡鸡’,爸爸是男生,没有‘咪咪’”回答并不好。父母可以告诉她, “女孩也有‘小鸡鸡’,只是跟男孩长得不一样”、“爸爸也有‘咪咪’,只不过比妈妈的小”,这样的回答既客观又传达了两性平等的观念,不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身体有缺失,产生自卑心理。

别把女孩养成“假小子”父母一般比较介意男孩像女孩子一样害羞、腼腆,而女孩举手投足像个男孩子倒会得到父母的首肯,父母甚至愿意给女孩剪短头发、穿上男孩的衣服,有的父母还会直接叫女儿“儿子”。这种模糊的态度很容易使女孩产生性别认同上的混乱,阻碍女孩性别意识的正常形成与发展。女孩就是女孩,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按照女孩的性别来教育和培养,让她们穿裙子,玩布娃娃,重视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和仪表之美。需要父母真心接纳孩子的性别,不要跨性别教养。另一方面要意识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补,男孩在一段时间会喜欢照顾洋娃娃,女孩在一段时间喜欢爬树、冒险,这些并非坏事,可以帮他们弥补性格的缺失。

还有人认为凡事不应该过激,管得太严了会影响到心理的正常发育,一个不懂交际的人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如果不管,这么小的孩子怎会有严格约束自己的能力?您有什么好的看法吗?还是让我们先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早恋,我认为应该称为“中小学生恋爱”,因为在青春期孩子出现对异性感兴趣,对异性表示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现在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较早,他们对异性产生的爱幕之情不能完全视作“早恋”。

孩子出现“早恋”和“社交恐惧症”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有关系。如果家长对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采取充分信任心理,这促进了孩子人际关系的充分发展。反之,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进行得不顺利、受到挫折,这就会造成他们产生自卑、冷漠的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管得过严,妨碍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到孩子25岁,该结婚、恋爱时,他反而不知道自己如何恋爱了。孩子在小时候遇到严厉的班主任对他对异性萌生好感时粗暴地制止,或者在家里有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强的母亲对孩子和异性交往的事情横加指责,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吸引力,对和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重在调节情绪

毫无疑问,青春期时的情绪变得难以捉摸。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悄悄来临。青少年不再是小孩子,旧的人生体系开始瓦解,不得不全部放弃,而新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这时情感成了你生活中的一个奇怪吸引。你会毫不犹豫地为这种新产生的感情雀跃不已,激动不已。但是你们会发现,这种情感会在某种情况下把你们的情绪推向极致。你已经可以完全不管不顾,以“爱”的名义肆意对待双方,谁也不愿意控制自己。

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原因:由于身体的发育,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体内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兴奋过度,造成情绪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他们的神经系统还远未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所以才会这样。

解决的办法是:慢慢长大会变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也有几种办法:独处,与自己的情绪对话,接纳自己的情绪,及时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向自己的女朋友或好朋友倾诉而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不满。

  青春期性教育要做好这些方面

自古,我国关于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守贞,直到现在,这种守贞教育还占据着绝对的主流地位,它严厉告诫孩子绝不能有婚前性行为,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发生性行为。老师和家长尚且处于谈"性"色变的阶段,他们告诉青少年,如果发生性行为,就会面临性病、怀孕、流产等可怕的后果,强调性是肮脏的、令人"恐惧"的东西。对于早恋的孩子,采取"围、追、堵、截"等方式,以杜绝孩子们的早恋行为,完全无视青少年的性好奇与性欲望。他们原本以为这么教育青少年,就可以真的"杜绝"青少年的性行为。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青少年越发叛逆,越是不让他门做什么,他门就偏偏去做来试试。这样的性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使青少年缺少了学习负责任的性行为的机会。

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的校园门事件,都是传统"守贞教育"的典型产物。这种教育观念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年本身就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同步发育的阶段,他们对"性"充满好奇和欲望,会出于本能去摸索,却没有学会"性"的责任。比如一群男生围攻一个女生,并脱掉该女生的裤子,我们很难单纯从传统道德的角度去批评他们,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彼此尊重的性教育,他们甚至都不懂得去尊重自己。

总之,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教育者本身要有一个正确的性观念,这样才能向孩子传递正确的、科学的性知识,比如说,如何使用derux等等。让孩子对性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更好的尊重自己。千万不要一味的强调不允许和异性频繁接触,并限制他们的交往自由,这样只会让他们越发叛逆。

关键词: 流产 性观念 青春期性教育 性教育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