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可通过定期筛查、控制体重、规范激素治疗、及时处理子宫内膜增生及遗传咨询等方式预防,治疗需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子宫体癌主要与长期雌激素暴露、肥胖、糖尿病、遗传因素及子宫内膜病变等原因相关。
建议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高风险人群如长期无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缩短筛查间隔,必要时行子宫内膜活检。早期筛查可发现癌前病变,显著降低癌变风险。
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过量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保持BMI在18.5-23.9范围内,通过有氧运动和膳食调整减少内脏脂肪,可降低40%以上发病风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长期单一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会使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3-5倍。更年期激素治疗必须联合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妇科内分泌专家指导,定期评估用药必要性。
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需积极干预。轻中度增生可采用黄体酮类药物逆转,重度不典型增生建议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后每3-6个月需复查宫腔镜评估疗效。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需在30-35岁开始每年子宫内膜活检。基因检测确认突变携带者建议完成生育后预防性子宫切除。家族中有2例以上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病例时应进行遗传风险评估。
日常预防需注意减少环境雌激素暴露,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妆品。饮食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术后患者应坚持盆底肌训练改善生活质量,放疗期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排液或盆腔疼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子宫体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