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属于子宫癌的一种类型。子宫癌主要分为子宫体癌和子宫颈癌两大类,其中子宫体癌起源于子宫内膜组织,医学上称为子宫内膜癌,占子宫恶性肿瘤的80%以上。两者的发病部位、高危因素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但都属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子宫体癌发生在子宫上部内膜层,而子宫颈癌位于子宫下端连接阴道的宫颈部位。子宫体由三层组织构成,癌变多起源于最内层的子宫内膜;宫颈则覆盖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癌变常与HPV感染相关。
子宫体癌主要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常见于肥胖、糖尿病、未生育女性;子宫颈癌90%以上由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导致。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子宫体癌风险,而多性伴侣、吸烟等是宫颈癌高危因素。
子宫体癌典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可能伴随下腹隐痛;宫颈癌早期常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排液。前者病灶位置较深,后者通过妇科检查更易发现肉眼可见的宫颈糜烂或菜花样肿物。
子宫体癌需通过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病理确诊,超声可见内膜增厚;宫颈癌依赖TCT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阴道镜活检是金标准。两者分期均采用FIGO标准,但评估淋巴结转移范围时手术方式不同。
早期子宫体癌以全子宫切除为主,晚期需联合放化疗;宫颈癌根据分期选择锥切、根治性子宫切除或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晚期病例,但子宫体癌对激素治疗更敏感。
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绝经后阴道出血需立即就医。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可降低子宫体癌风险,接种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变化及异常分泌物,避免滥用雌激素类药物。两类癌症早期治愈率均超过90%,定期筛查和及时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