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高糖高盐及含咖啡因的食品,主要包括冰镇饮品、辣椒、巧克力、酒精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痛经、延长经期或导致内分泌紊乱。
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血管扩张,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水果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经血排出。中医理论认为寒性收引,易导致血瘀型痛经,临床常见小腹冷痛、经血暗黑有血块等症状。建议选择温热的桂圆红枣茶、生姜红糖水等饮品暖宫驱寒。
火锅、烧烤等辛辣食物会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加重子宫平滑肌痉挛。辣椒素可能引发盆腔充血,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部分女性食用后会出现腹泻症状,这与辣椒素刺激肠道蠕动有关。经期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
蛋糕、奶茶等甜食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引发情绪烦躁、乳房胀痛等经前综合征加重。糖分代谢消耗B族维生素,影响镁元素吸收,而镁缺乏与痛经密切相关。黑巧克力虽含抗氧化物质,但可可碱会收缩血管,建议选择含糖量70%以上的黑巧并控制摄入量。
咖啡、浓茶中的咖啡因会阻碍铁吸收,经期失血本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可能造成钙、镁等矿物质流失,加重子宫收缩疼痛。每日咖啡因摄入建议控制在200mg以内,可用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等替代。
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打破体内水盐平衡,加重水肿症状。肝脏分解酒精时消耗大量维生素B,影响雌激素代谢,可能扰乱月经周期。啤酒中的酵母成分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出现下腹坠胀等不适。
经期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推荐摄入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菠菜,补充蛋白质的鸡蛋、鱼肉,以及温补性的桂圆、枸杞。适量运动如瑜伽、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经量增多。保持每日1500-2000ml温水摄入,睡前可用40℃热水袋热敷下腹15分钟缓解痛经。经期抵抗力下降,更需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