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中成药调理,具体用药需结合体质与症状由中医师辨证指导。脾虚常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乏力,多与饮食失调、过度劳累、久病体弱等因素相关。
含人参、茯苓、白术等成分,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改善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症状,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湿热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以黄芪、党参、白术为主药,针对中气下陷型脾虚。缓解气短乏力、内脏下垂等症状,具有升阳举陷功效。感冒发热或实热证患者不宜服用。
含龙眼肉、酸枣仁等安神成分,适合心脾两虚型。调理失眠健忘伴脾虚症状,兼具补血养心作用。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其中蜂蜜含量。
由干姜、人参等组成,主治脾胃虚寒型。改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发挥温中散寒功效。阴虚内热或急性胃肠炎患者禁用。
基础健脾方剂含人参、白术等,适合单纯脾气虚弱。提升消化吸收功能,可随证加减配伍。儿童及孕妇需调整剂量。
脾虚调理需配合饮食管理,建议常食山药、红枣、小米等健脾食材,避免暴饮暴食及生冷刺激。适度进行八段锦、散步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消耗。长期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消瘦、水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腹部保暖,保持规律作息,情绪压力过大可能加重脾虚症状,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