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和月经紊乱,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免疫力低下和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
盆腔炎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剧烈绞痛伴发热。这种疼痛与盆腔充血、组织水肿及炎性渗出刺激神经有关。
患者常出现脓性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呈黄绿色或灰白色,伴有异味。分泌物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致病菌,严重时可能出现血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和子宫压痛是妇科检查的典型体征。
炎症影响卵巢功能可能导致月经周期改变,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子宫内膜受累时会出现痛经加重,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继发性不孕。
约30%患者伴随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因炎症累及膀胱腹膜反折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或血尿,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
急性期可能出现寒战高热38-40℃、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慢性盆腔炎则表现为易疲劳、低热盗汗等慢性消耗表现,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
盆腔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推荐鲫鱼豆腐汤、山药粥等食疗方;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勤换卫生巾。长期反复发作或伴有输卵管积水、盆腔脓肿等情况需及时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