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疼痛可能由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或排卵期不适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原发性痛经是子宫疼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月经初潮后的年轻女性,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有关。表现为下腹坠胀或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腰酸、恶心等症状。热敷腹部、适量运动或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可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细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会刺激子宫及周围组织,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伴随异常分泌物、发热或性交痛。可能与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延误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等并发症。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盆腔神经,疼痛具有周期性加重特点,常见经期排便痛、深部性交痛。病灶可能附着在卵巢或直肠子宫陷凹,超声检查可见巧克力囊肿,需药物抑制雌激素或手术治疗。
肌瘤压迫宫腔或变性时引发疼痛,多伴随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黏膜下肌瘤易引起痉挛性疼痛,肌壁间肌瘤可能导致坠胀感,根据大小和位置可选择米非司酮等药物缩瘤或宫腔镜切除。
卵泡破裂刺激腹膜引发单侧短暂刺痛,称为"排卵痛",通常持续数小时,可能伴随少量阴道出血。与前列腺素释放及黄体形成有关,可通过观察基础体温变化确认排卵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建议记录疼痛的具体位置、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劳累和生冷饮食。日常可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经期使用暖宝宝缓解痉挛。若疼痛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经周期、伴随异常出血或发热,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或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突发剧烈腹痛需警惕子宫肌瘤蒂扭转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