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鼻子后需重点观察出血、肿胀情况,避免感染并促进恢复。主要注意事项有局部冷敷、保持清洁、避免外力碰撞、监测并发症、及时就医。
鼻部受击后应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皮下出血,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冷敷时用干净纱布隔开皮肤。伤后48小时内持续冷敷效果最佳。
鼻腔黏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每日2-3次防止结痂。外部伤口需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防止二次损伤。洗澡时注意保护鼻部,避免污水进入创面。
恢复期间禁止参与篮球、拳击等剧烈运动,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减少侧压。佩戴框架眼镜者建议暂时更换为隐形眼镜。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看护,防止玩耍时意外触碰鼻部。
警惕持续出血、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异常。鼻中隔血肿表现为鼻塞加重、鼻梁膨隆,需24小时内处理。嗅觉减退可能提示嗅神经损伤。出现清水样分泌物需排查脑脊液鼻漏。
若鼻梁明显歪斜、触碰有骨擦感,提示骨折需耳鼻喉科复位。开放性伤口超过6小时未处理需注射破伤风疫苗。伴随头痛呕吐时需排除颅底骨折,必要时行CT检查。
恢复期间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促进组织修复,补充锌元素加速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黏膜充血。两周内禁止游泳、潜水防止呛水,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保持环境湿度50%-60%缓解鼻腔干燥,夜间睡眠抬高床头15度减轻肿胀。定期复查确保骨骼对位良好,若遗留鼻塞或外形异常,3个月后可考虑整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