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保护性行为后避孕可选择紧急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黄体期避孕法、安全期计算及事后清洗,但需注意时效性和有效性差异。
72小时内服用左炔诺孕酮如毓婷或乌利司他如艾薇可抑制排卵,有效率约85%。米非司酮需在120小时内使用,效果更优但需处方。药物可能引起恶心、月经紊乱,一年使用不超过3次。
铜质节育器在性行为后5天内植入,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实现避孕,有效率超99%。适合长期避孕需求者,但需专业医生操作,可能引发经量增多或盆腔感染风险。
推算下次月经前11-17天为危险期,其余时间相对安全但误差较大。配合基础体温监测和宫颈黏液观察可提升准确率,失败率仍达20%,建议与避孕套配合使用。
避开排卵日前5天和后3天的性行为可降低风险,但女性周期波动会导致计算偏差。适合月经极度规律者,需搭配排卵试纸辅助判断,意外妊娠率约25%。
性交后立即用温水冲洗阴道可减少精子残留,但无法清除已进入子宫的精子,失败率超50%。酸性洗液可能破坏菌群平衡,仅作为辅助手段不建议单独使用。
饮食上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猕猴桃、西兰花增强免疫力,避免酒精影响激素代谢。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或快走调节内分泌,同房后观察14天以上月经情况,疑似妊娠需及时检测。所有事后避孕方法均存在风险,建议常规使用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药等高效避孕方式,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排除意外妊娠及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