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可能通过激素调节改变月经周期,常见影响包括周期规律性变化、经量减少或点滴出血、经期缩短或延长、闭经以及非经期出血。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变薄,导致月经周期更规律或完全改变。部分女性服药后周期固定为28天,停药后可能恢复原周期。若需调整周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单相片、双相片或三相片等不同配方的避孕药。
激素成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90%使用者经量减少30%-50%,少数出现点滴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治疗,持续3个月未改善可考虑更换含20μg雌激素的低剂量药片,或改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
约15%女性出现经期缩短至2-3天或延长超过7天,多发生在用药前3个月。可尝试调整服药时间至每日固定钟点,漏服时应按说明书补服。严重者需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连续服用活性药片期间可能出现月经暂停,属正常药物反应。但停药后超过3个月无月经需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可选择含炔雌醇的短效避孕药,或采用周期性服药方案。
非经期出血常见于用药初期,多因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建议持续用药观察3周期,频繁出血者可换用含去氧孕烯的避孕药。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时需排查宫颈病变。
服用避孕药期间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缓解激素代谢压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突破性出血;定期监测血压和肝功能。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胸痛等血栓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长期用药者每年需进行乳腺和妇科检查,停药后生育能力通常1-3个月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