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体重增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主要与激素波动导致的水钠潴留、食欲变化、代谢率降低、肠道蠕动减慢以及运动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经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促使体内水分滞留,尤其在盆腔和四肢。这种生理性水肿可使体重增加1-3公斤,月经来潮后随着激素水平回落,多余水分会通过尿液排出,体重逐渐恢复正常。
黄体期孕激素升高会刺激食欲中枢,对高糖高脂食物渴望增强。部分女性经前摄入热量比平时增加20%-30%,过量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建议选择全谷物、坚果等健康零食替代甜食。
基础代谢率在经前1周下降约5%-10%,日均少消耗100-150大卡。这与黄体酮抑制甲状腺功能有关,身体更倾向于储存能量而非消耗,容易造成暂时性体重上升。
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会减缓肠道蠕动,约60%女性出现便秘或腹胀。肠道内容物积存可带来0.5-1.5公斤体重误差,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有助于改善。
经期疲劳感和痛经症状使运动意愿降低,日均步数减少30%-50%。热量消耗减少配合食欲增加,容易形成正向能量平衡。建议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维持代谢。
经期体重波动通常在2公斤以内,月经结束后会自然回落。建议保持均衡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1500毫克以下,适量补充含镁食物如香蕉、深绿叶菜缓解水肿。避免每日称重造成焦虑,经期后三天再测量体重更准确。若持续水肿超过7天或单次增重超过4公斤,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