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水平偏低可通过血液检测、超声检查、AMH检测、骨密度扫描、症状评估五种方式确诊。
血清雌激素检测是核心诊断手段,需在月经周期第2-5天抽取静脉血,重点观察雌二醇E2数值。育龄女性E2低于20pg/ml或绝经后女性低于10pg/ml提示不足。同步检测FSH和LH可判断卵巢功能,FSH>10mIU/ml伴随E2降低提示卵巢储备下降。部分医院提供唾液雌激素检测作为辅助参考。
经阴道超声能直观评估卵巢状态,窦卵泡计数<5个或卵巢体积<3cm³提示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厚度<5mm可能反映雌激素缺乏,动态监测排卵期内膜变化更具诊断价值。三维超声可计算卵巢血流参数,阻力指数>0.8时需警惕供血不足导致的激素分泌异常。
抗穆勒氏管激素能客观反映卵泡储备,30岁以下女性AMH<1.1ng/ml或35岁以上<0.5ng/ml时,往往伴随雌激素降低。该指标不受月经周期影响,与基础E2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需注意多囊卵巢患者可能出现AMH偏高但雌激素不足的特殊情况。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值<-1.0提示骨质流失,长期雌激素缺乏者每年骨量丢失可达3%-5%。定量CT检测松质骨变化更敏感,适合早期筛查。骨代谢标志物如β-CTX和PINP异常升高时,即使骨密度正常也需干预。
潮热盗汗每周发作≥5次、阴道干涩评分>4分视觉模拟量表、睡眠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等典型症状群具有提示意义。更年期评定量表MRS总分>16分或Greene更年期症状量表阳性项目≥6项时,建议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心理评估需关注焦虑抑郁与低雌激素的关联性。
日常可增加豆制品、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摄入,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改善内分泌代谢,避免熬夜和过度节食。围绝经期女性建议每年复查激素水平,使用阴道保湿剂缓解干涩症状,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预防骨质疏松。突发剧烈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就医排除垂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