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失衡、乳腺炎症、药物副作用或肿瘤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性质。
乳腺导管扩张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导管内油脂分泌物堆积导致乳头溢出清水样或黏稠液体。可通过乳腺超声检查确诊,轻度病例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如微创旋切术、导管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
催乳素异常升高会刺激乳腺分泌,常见于垂体瘤、避孕药使用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催乳素检测可诊断,药物治疗包括溴隐亭、卡麦角林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垂体瘤压迫视神经时需经鼻蝶窦手术切除。
哺乳期乳腺炎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引发黄色脓性溢液。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后,轻症口服头孢类抗生素,脓肿形成需穿刺引流,慢性炎症可尝试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抗高血压药如维拉帕米可能干扰催乳素调节。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合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激素紊乱。
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血性溢液伴乳晕区肿块,需乳腺MRI明确范围。手术方式包括真空辅助微创活检、区段切除或全乳切除,恶性肿瘤需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放疗或化疗。
日常避免过度刺激乳房,穿着透气棉质内衣。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调节雌激素代谢,补充维生素B6糙米、香蕉稳定神经内分泌功能。适度进行扩胸运动改善淋巴循环,每月月经结束后3天进行乳房自检,单侧持续性溢液或血性分泌物需立即就诊。